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解析题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解析题】

纵观世界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改变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4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哪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深化:低碳之路》

材料二

图1

图2

(1)“英国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中期,强大后的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侵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中图1、图2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分别是谁?中国能自行制造这两种交通工具开始于什么时期?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回顾历史,列出新中国在经济、外交方面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或方针)各一例。

 

答案解析

(1)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或第一次工业革命)。(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设立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等。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的的1864年是一次工革命的时间。依已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率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机器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轮船和火车的出现,促进了煤炭的开采,出现了材料一种的情景。(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交通工具是汽车,它的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本茨;图二的交通工具是飞机,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莱特兄弟。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开始进行工业化的探索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初步建立了中国的工业化体系。(4)我国在经济上的创新:我国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是建立经济特区。我国在政治上的创新: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观点,促进大会圆满结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