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2:35:03

每当面临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思想转变往往成为社会转型的前奏。

题目描述

【题目】每当面临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思想转变往往成为社会转型的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中国出现了一股反叛“传统文化模式”(即异端),这个“异端”与僵化的文化结构进行了碰撞……颇有意味的是,在同一个时期的欧洲,与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也有一股异端(或叫物质文化思想)勃兴……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

——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无论是陈独秀、鲁迅、吴虞,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

——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

(1)材料一“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分别指什么?指出欧洲这个“异端”思想的核心和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编著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评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鲁迅、吴虞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从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来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方是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西方是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这个“异端”思想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根据材料“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洋政府的政策、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答案。

(1)东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西方: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核心:人文主义。实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评价: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敢于砸碎儒家传统文化精神枷锁的勇气可嘉。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