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社会变革?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材料二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全国迅速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原因。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的危害有哪些?

(4)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社会生产的发展;新解放 区农民要求获得土地;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2)由农民土地私有变为土地公有。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国家大力引导。(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局面。(4)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尊 重经济规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发展等 。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中央人民政府在1950年---1952年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建国之初,我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新解放区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社会生产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政府在全国大陆进行了土改。(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土改中土地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土地由农民土地私有变为土地公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的农民生产不能满足工业的需要,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必须走合作化道路,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1955年,农业合作化达到高潮。(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有急于求成,1958年我国盲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盲目的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左倾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局面。(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尊 重经济规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