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
题目描述
【题目】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冠华丽、不遵规制者大有人在,暴富起来的商人穿上锦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苏生文、赵爽《素裙革履学欧风》
材料二 民国后的社会舆论强调:“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但由于当时西式服装的主要原料是进口的,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民国政府在制定新的礼服式样时,保留了一款传统的中国服饰作为礼服,但传统帝国时期通过服装便可辨认身份的特征已经彻底消失了。
——百度文库《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材料三 据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学校规定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时必须穿西装,颇让那些穷学生为难,不得不赊账三四百元(数月的薪水)置备一套西装,以解燃眉之急。有的人则到旧货市场上去买旧西装,时称“淘西装”。
——邹韬奋《经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服饰象征意义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西装在民国后流行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中国近代服饰变迁的主要趋势。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不遵规制者大有人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以知道,服饰逐渐从身份的象征变成了财富的象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外因是西方文明的冲击,内因是经济水平的发展.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民国后的社会舆论强调“‘民国新建,亟应规定服制……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民国政府在制定新的礼服式样”可知,可从民国政府的推动和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因为当时西式服装的主要原料是进口的,为了保护民族工业”、“不得不赊账三四百元(数月的薪水)置备一套西装,以解燃眉之急,.有的人则到旧货市场上去买旧西装”可从保护民族工业的愿望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等方面归纳。 (3)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可以知道,趋势是从等级化到平民化,深受西方服饰影响,明显“西化”。
(1)变化:服饰逐渐从身份的象征变成了财富的象征。原因:西方文明的冲击;经济水平的发展。(2)原因:民国政府的推动;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或舆论。(3)趋势:从等级化到平民化;明显“西化”。
相关试题
6733【习题】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
2954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
8511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538
【多选题】 整体护理中整体的含义有【】。(学
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突出军事
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
(单选题)不动纤毛综合征易引起()。
210、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第二次鸦
415.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安全生
位于美洲的西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
“是疾世号难治者,不守禁忌耳”的今译应为()
设如题13图所示,试求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各
虚脱病人用神阙灸宜()
一个基本的windows系列显示墙系统由一台
OH型强碱树脂交换容易再生难;OH型弱碱性树
数码相机的保养要注意()。
职工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主要有: 。
张一鸣做今日头条的思路是:信息搜索加个性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