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表格学史)

题目描述

【题目】(表格学史)

(1)请根据表格里提供的信息将表格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时间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价值(评价)地位

公元105年

改进造纸术

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交流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公元494年

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图画说史)

三国鼎立形势图

(2)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3)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

(4)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

(诗词析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5)诗词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6)为了实现“壮心”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悟史)

材料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7)材料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

(1)蔡伦;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孝文帝(2)A.魏国;B.蜀国;C.吴国。(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4)台湾夷洲。(5)统一中国。(6)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实行屯田(组织农民和士兵开垦荒地)。(7)鲜卑;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根据表格,结合所学可知,①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 105 年,改进了造纸术。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作原料造纸,扩大了造纸的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②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A、B、C分别是魏、蜀、吴。(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大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军。故D、E分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4)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F为今天的台湾,当时被称作夷洲,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5)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体现的是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变革现实、统一中国的豪情壮志。所以“壮心”指统一中国。(6)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实现雄心壮志,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为统一北方准备了条件。(7)据材料“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政权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材料评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