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4:39:34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和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

题目描述

【题目】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和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材料二: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摘编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可概括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特征。(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发展最为迅速。”进行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进行作答即可。(3)对应材料三,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三中“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大农场,农业机械日益增多”等信息从生产关系变革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等视角概括答案。(4)第一小问特点,“中央各部直接管理”、“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可以看出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时间1957年可以得出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2)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3)推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 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4)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