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15:48:44

中国古代盛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但随着国力提高,城市商业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古代盛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但随着国力提高,城市商业经济依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穿城河道有四:……中曰“汴河”,自西京洛口(引者注:指“洛阳”)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均摘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都城平面图。该城的设计、布局在整体上有什么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

(2)材料二中的文字内容是对哪一王朝的城市描述?在该王朝时期,社会上流行一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在材料二中,哪一句原话与它的意思最接近?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古代商业城市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

(1)依据材料一所给关键词“玄武门、大明宫、朱雀街、东市、西市”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都城长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安城整体布局规整,市坊分开,住宅区名坊,商业区名市。(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汴河’,自西京洛口,均摘自《东京梦华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北宋王朝的描述,北宋都城被称为汴京或东京。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谚“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这也说明了南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移到南方。所以,材料二中“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与“苏湖熟、天下足”接近。(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可知,应从城市的分布和商业城市数量两个方面考虑,可以得出变化:分布地区由主要集中于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运河和沿海地区发展;商业城市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总之,古代商业城市在全国的分布情况由北向南发展。第二问,结合古代商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原因是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唐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宋朝起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唐、宋、元海外贸易兴盛;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总之,导致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1)棋盘式,市坊分立唐朝(2)北宋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3)由南向北扩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