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
题目描述
【题目】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习近平在2016年4月29日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背景事件。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伟大僧人”的名字及其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伟大僧人”去哪里取经?
材料三:某历史文献记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一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事件的特点。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作用:促进中外贸易(贸易之路)、促进中外友谊(友谊之路)、形成丝绸之路精神;事件:张骞通西域。(2)名字:玄奘;文献:《大唐西域记》;地点:天竺(印度)。(3)朝代:明朝;事件:郑和下西洋;特点:奉命出使、持续时间长、行程远、规模大、航海技术高超;意义: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1)由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进中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形成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商人、使者纷纷东来,丝绸之路得以开辟。(1)由材料“…钱文忠…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可知材料二中的“伟大僧人”指的是玄奘。玄奘的著作《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3)由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特征是:奉命出使;持续时间长;行程远;规模大;航海技术高超。
相关试题
【填空题】 标题、正文、标语口号、商品名称、
481 【C15】A.workB.landC
1898年戊变法期间,光绪帝批准开设经济特科
下列选项中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国家经济的
“为了能够与苏联,东欧抗衡,实力衰退的西欧,
(单选题)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关系的医家为(
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家王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规定农民除
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在对医院市场进行明察暗访中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
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
计算题:某焦化厂干熄焦锅炉烟气的摩擦阻力为2
职业照射中个人监测和评价的基本要求。
建设工程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后,应当()投
在施工成本控制的工作步骤,“检查”的主要内容
地球大气中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保护伞。
清朝后期,中国第一艘机器兵船“惠吉”号是()
用车装料放入吊笼垂直运输时,车把或物料()超
行动研究中行动环节的特点是什么?
嘉禾二年,孙权封()为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