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

题目描述

【题目】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习近平在2016年4月29日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背景事件。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伟大僧人”的名字及其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伟大僧人”去哪里取经?

材料三:某历史文献记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一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事件的特点。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作用:促进中外贸易(贸易之路)、促进中外友谊(友谊之路)、形成丝绸之路精神;事件:张骞通西域。(2)名字:玄奘;文献:《大唐西域记》;地点:天竺(印度)。(3)朝代:明朝;事件:郑和下西洋;特点:奉命出使、持续时间长、行程远、规模大、航海技术高超;意义: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1)由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进中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形成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商人、使者纷纷东来,丝绸之路得以开辟。(1)由材料“…钱文忠…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可知材料二中的“伟大僧人”指的是玄奘。玄奘的著作《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3)由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特征是:奉命出使;持续时间长;行程远;规模大;航海技术高超。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