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引发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动。

题目描述

【题目】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引发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图2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1反映了哪种新能源的发明?图2反映了什么新动力的应用?这些新发明推动人类历史迈入什么时代?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在哪两个国家?表格中“工业产量位次”与“殖民地面积位次”的反差导致了哪两大集团形成?集团的性质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

 

答案解析

(1) 新能源:电;新动力:内燃机。时代:电气时代。(2) 中心:美国、德国。两大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3) 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1)依据“图片一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可知,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获得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到“电气时代”。依据“图片二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2)依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在美国、德国两国进行。依据表格中“工业产量位次”与“殖民地面积位次”的反差导致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一战前,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致使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并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战争的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3)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1913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的第三位、法国的第四位,而美国、德国占有的殖民地仅据第五位和第三位,而英国、法国占有的殖民地分别是第一位和第二位。因而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不愿重新分割世界,双方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因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