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原因。(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除此之外,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方面还有什么措施?(各举一例即可)(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生巨大变化;秦孝公迫切希望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2)农业。(3)秦国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1)根据材料一可知,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政治上,诸侯卑秦说明各诸侯国轻视秦国,在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秦孝公急切希望通过改革改变秦国落后的局面。(2)根据材料可知,“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说的是奖励耕织的措施,这是商鞅变法关于经济上与农业有关的举措。经济上的举措还有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政治上共四条,如建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制等;军事上实行奖励军功。(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国富兵强,天下无敌,为秦开帝业说明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此外,根据所学,商鞅变法在政治上使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所以答案是:(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生巨大变化;秦孝公迫切希望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2)农业。(3)秦国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