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电影·现代传媒

题目描述

【题目】电影·现代传媒

材料一  电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1894年,卢米埃尔兄弟受爱迪生改进的连续摄影机和埃·雷诺“光学剧场”的启发,萌生了一种想法,将电影在银幕上放映。卢米埃尔兄弟经过试验制成了第一部样机,并将其命名为“电影放映机”。1895年2月13日,卢米埃尔兄弟宣布了他们的“用于获取和观看画面的设备”的专利,专利于1896年11月18日正式被批准。1895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进行了电影史上第一次公映。1897年,具有经营意识的卢米埃尔公司逐步创建了生产、制片、放映、销售一体化的“电影工业体系”,电影产业逐步兴起。

——摘编自(俄)勃·塔拉索夫《电影技术百年发展纵横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一说电影产业兴起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20世纪30至40年代,迪士尼动画中有大量现实主义题材。1944年摄制的《一切为了选举》是为当时的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竞选服务的,旨在激发观众的投票热情。在这部时长约钟的影片中,一辆现代化的流线型货运列车被用来指代民主党,车上装满了战争补给物资;共和党则由一辆拉着标有“商业崩盘”等英文字母字样的老式蒸汽火车所指代。该片片尾曲中唱道:“想要每个人都有工作,那么请投票给我们;想要获得安全感,那么请投票给我们……”

——摘编自邵培仁等《现代战争与社会冲突中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和流变——以三个历史阶段为例》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动画片《一切为了选举》中的情节与罗斯福总统的哪些史实相关?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美国对其单极霸主形象的不断强调和进一步确认,在其电影中是一直存在的。在美国反恐电影里,美国的帝国形象通过特设的故事情节、大量的影像和话语灌输给观众。长期以来,美国在世界上担任着“世界警察”的形象。导演总是会在故事情节中暗示美国国家意识的优越性,而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做法就是把关国人形象和同盟者进行对比,当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处理事务时,同盟者的形象和能力被设置为有缺陷、弱化的状态,甚至是少量的丑化。

——摘编自吴淼《1990年代以来的美国反恐电影研究》

(3)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反恐电影中的“帝国形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4)结合以上研究过程,谈谈电影作为史料的价值。

 

答案解析

(1)电影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普遍使用;爱迪生等人的科技发明;专利制度;工业革命的形成的公司制度。(2)史实:推行新政,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的霸权政策;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恐怖主义成为新的安全隐患。(4)电影是历史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电影作为史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的真实(史实和价值观);电影作为史料具有主观性。

(1)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电影业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末期,这一时期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推广和普及为电影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2)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时间我们可以看出电影主要涉及的是20世纪30—40年代的内容。这部分与罗斯福相关的史实是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的相关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冷战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的相关知识。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冷战正式结束。此时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在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出现,成为了新的国际安全问题。(4)本题主要考查电影的史料价值。电影的诞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力的普及应用。电影是历史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电影作为史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的真实(史实和价值观);电影作为史料具有主观性。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