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是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梁启超

材料三: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什么探索活动?该活动有何积极作用?列举李鸿章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一例。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因“制度上感觉不足”,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开展的探索活动分别是什么?这两次探索活动对我们有何启示?

(3)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活动中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对中国有什么相同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江南制造总局(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3)都主张爱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来抵御外来的侵略(4)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根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 “自强”为口号,李鸿章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和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中国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其积极作用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李鸿章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和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任选一个即可)。(2)根据材料二“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其中,第二期:19世纪末,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掀起了辛亥革命。由此可知,因“制度上感觉不足”,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开展的探索活动分别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两次探索活动对我们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3)根据材料一、二及上述分析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作用是:都主张爱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来抵御外来的侵略(4)根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共和政体。”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的理想目标是: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是指: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