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中体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动近代中国发展

题目描述

【题目】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中体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什么?写出材料中“两大政治运动”的名称。

(2)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解析

(1)实现民族救亡(或救亡图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明定国是》诏书;新文化运动。(3)从学习器物(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

(1)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一信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实现民族救亡(或救亡图存)。而为了实现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这两场运动都从政治层面向西方学习。(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二分析可知,“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科学”,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3)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可知,洋务运动从经济层面向西方学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从政治层面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由此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从学习器物(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的特点。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