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12分)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 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 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
答案解析
(1)注意材料一的关键句“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和“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进行适当概括,联系课本知识,从国内、国际、经济基础、个人认识等多个角度简答背景。(2)从材料二第一段可知,海禁政策于国于民都有害;从材料二第二段可知,开禁对贸易、对百姓生计、对人口迁移、对制度改革等都有积极影响。
(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 ;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4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 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3分)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5分)
相关试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判断题)三氯化氮浓度超过5%(质量分数)就
(多选题)下列原煤中的化学元素属有害元素的是
(多选题)通过四分法,将产业结构划分为()。
(单选题)在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中,通常是由(
(单选题)下列关于CT临床应用优点的描述,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毒品的种类繁多,
自然界中没有绝对黑色的花朵,这种表述是___
党的十九大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实施乡村
发现牛、羊尸僵不全,七窍流血的病例时,需要解
关于评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世事的变化如_______,社会的发展越来越
如果在同一距离上对同一被摄对象进行拍摄,镜头
下列不属于煤炭浮选中浮选机的三大重要环节的是
油气显示厚度大,需要确定井壁取心位置时,下列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
某作家于2008年8月出版一部长篇小说,取得
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如果有一酶促反应其
用冷水毛巾或冰袋置于中暑者身体哪个部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