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5-30 02:48:55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有了好的法律,没有严

题目描述

题目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有了好的法律,没有严格执行,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损害法律尊严,动摇法律根基。但是,在强调法治时,不少人却有意无意的将“民”排除在外,津津乐道所谓“法治不是治民,而是治官”。的确,我们谈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主要是针对行使权力者而言的,要求切实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然而,无论治国、执政还是行政,都需要公民的配合。公民既需要作为相对人服从相关权力行使的结果,又需要根据法定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来,所以,一方面要强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走法治群众路线,扎实培育公民守法意识。要让人们切实体会到并铭记在心,公民不履行法定的义务,和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一样,都是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违法或者不当的私人行为应当依法制裁和纠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在遵守既有法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

B:法律实施的实效性依赖于公民参与

C:法律是全体人民总体意识表示的一致

D:违法或者不当行使权力应当受到制裁和纠正

答案解析


文段首先阐述了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但在严格执行相关号法律的时候却将“民”排除在外,只针对了行使权力者。紧接着转折关联词“然而”引出文段所要强调的中心内容,即治国、执政和行政都需要公民的配合。后文具体阐述了公民应如何参与到法律中。文段最后一句也是在围绕公民参与到法律的具体做法以及不遵守法律的相关后果进行阐述的。由此可以看出,文段的中心内容是要体现公民和法律之间的关系的。B项为文段中心内容的同义替换,故B项当选。
A项没有体现出“公民”这一主体,故A项排除。

C项,“全体人民总体意识表示的一致”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故C项排除。
D项表述的内容为文段尾句内容,以偏概全,并非文段重点,故D项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答案:B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