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构

题目描述

【题目】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材料一1894年11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出电讯:据报告,在旅顺发生了大屠杀。这个时候,读书人、士大夫阶层开始懵了,学生何以打败老师,一个比我们国力更弱、这么小的邻邦,居然把我们强大的北洋舰队一举歼灭。日军将领伊东对此这样说:“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个事件?伊东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维新志士们在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探索和斗争中,以大无畏的勇敢姿态,对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和顽固势力愚昧守旧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痛切的批判和鞭挞,维新志士还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在广大士庶民众中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

(4)据材料四分析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贡献?

答案解析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墨守成规,不思变通(2)君主专制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3)远离当时的政治现实(没有争取太后的支持)、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改革没有周全的设计(4)批判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辛亥革命奠定基础

(1)依据材料一的“1894年11月26日,在旅顺发生了大屠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依据材料一的“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可以归纳出伊东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中国墨守成规,不思变通。(2)据材料二的“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可以归纳出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是君主专制。依据材料二的“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和“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可以归纳出康有为提出的强国的具体主张是: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行宪法、开国会)。(3)据材料三的“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可以归纳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远离当时的政治现实(没有争取太后的支持)、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改革没有周全的设计。(4)据材料四的“维新志士们在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探索和斗争中,以大无畏的勇敢姿态,对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和顽固势力愚昧守旧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痛切的批判和鞭挞,维新志士还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在广大士庶民众中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归纳出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贡献是:批判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辛亥革命奠定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