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100 多年前,中国汉代一位伟大使者肩负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经绸之路,使我们与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算

材料二: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选自郑和《天妃之神灵应记》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上的尊重。50多年来,新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条催人奋进的光彩之路。

﹣﹣选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伟大使者是谁?古代世界历史上两河流域曾出现过哪一文明古国?

(2)材料二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新航路开辟从全球角度来看,重要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哪一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1)张骞;古巴比伦王国。(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1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4)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依据材料一信息“2100 多年前,中国汉代一位伟大使者肩负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经绸之路,使我们与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使者是张骞,古代世界历史上两河流域曾出现过古巴比伦王国。(2)依据材料二信息“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可知,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3)依据材料三信息“新中国的成立,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上的尊重。50多年来,新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条催人奋进的光彩之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4)依据材料四信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