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

题目描述

【题目】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阅读信息并回答问题。

(1)甲人物所说的电视剧《上甘岭》源于历史上哪一次战争?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请你写出丙人物所反映的党和人民“急于求成”的两次运动。这两次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4)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哪一事件?

(5)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丁>甲>丙>乙

D乙>丁>丙>甲

答案解析

(1)抗美援朝战争。(2)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都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困难。(4)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5)C。

(1)由《上甘岭》和“李援朝”可知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生,英勇作战,连续重创美国侵略者,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2)由“动乱岁月”和“文革”可知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3)依据材料:“我的名字反映了那个时代党和人民急于求成的思想,但欲速则不达!”可知丙人物所说“欲速则不达”是中国刚刚从革命战场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欲速则不达”。两次运动的共同点是都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都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困难。(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 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出生于1950-1953年;乙出生于1966-1976年;丙出生于1958年;丁出生于1949年.故丁>甲>丙>乙。故选C。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