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史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史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迎宾厅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

材料二:2008年12月15日电: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的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十五日正式实施。

——以上材料均来自新华网

请回答:

(1)现在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2)透过材料一,请你说说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谁提出了推进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

(4)这一构想的内容是什么?

(5)这一构想成功实现了吗?至少举出一个例子

(6)到现在台湾还没有实现统一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请说说你的看法。(其中一个因素即可)

 

答案解析

(1)1949年(2分)(2)“和平统一(2分),一国两制(2分)”(3)邓小平(2分);(4)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 “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1分),两种制度(1分)”(答对意思即可得分)(5)香港的回归或澳门的回归(2分);(6)岛内台独分子的阻挠;美国的干预阻挠(答出一个即可得2分)(答对意思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今天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原因是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国民党战败逃到台湾后造成的,后国民党推出了三不方针,大陆与台湾长达38年处于完全隔绝的状态。(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一国两制”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生动体现。“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范例。(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即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即两种制度。(5)“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港、澳问题上首先实现,加快了和平统一祖国的进程。这既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稳定,消除了各方对香港、澳门前途的种种猜测,也有利于消除台湾海峡出现的紧张局势,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有利条件。(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①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②日本、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