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是否属实?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指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解析

(1)农业得到发展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或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2)不属实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通过表格中可以看到农业总产值越来越高,说明1952年到1956年我国农业得到了发展。1952年到1956年这个时间段,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我国是行了三大改造,其中在农业上是行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道路,使的农村经济得到发展。(2)此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中的内容不属实。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党中央错误的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严重失误,给国家经济带来严重灾难。(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村改革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以“包产到户”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4)本题探究的都是关于建国以来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制定政策一定要符合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