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1) 材料一反映当时我国农村开展的运动中,中共中央旨在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材料二)

(2)据上图指出,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1978年初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及相关问题,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集体化道路。(或合作化道路、农业生产合作社)(2)变化:逐年下降;原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4)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等。(言之有理)

(1)依据材料一信息“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叙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2)依据材料二“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数据”可知,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减少。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重大失误,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失误与挫折,造成1957~1961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减少。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3)依据材料三信息“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1978年初,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点是:“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4)综合上述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及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从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得到的启示: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