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俄是友好邻居,也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围绕中苏两国进行社

题目描述

【题目】中俄是友好邻居,也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围绕中苏两国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患难国度建设起步】

材料一(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

材料二社会主义的成果要保住,必然要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要提高生产效率。

——列宁

(2)为了保住社会主义的成果,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新”的含义和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3)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是在哪一年的什么会议上做出的决定?

(4)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请你简单写出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给苏联带来的积极影响。

【成绩很大失误难免】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5)材料四中提到的这种僵化了苏联模式,是哪一年形成的?其特征是什么?

(6)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

【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7)中苏两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成一败,你认为中国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哪些?

答案解析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收集制)。(2)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4)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5)1936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7)我国的改革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我国的改革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材料一“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余粮收集制,是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僵化了苏联模式,是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分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改革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我国的改革是符合国情的,是循序渐进的,我国的改革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