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
题目描述
【题目】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具有开创性。纵观其发展历程,有过多次调整,耐人深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俄曾试图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指出该“强攻”办法在农业方面实行的具体举措及其消极影响。
(2)1921年初,列宁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曾以辞职为由,争取大家对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支持。列宁不惜以此“过激”举动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指出其调整后的农业政策及实施成效。
(3)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中所述“模式的僵化”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以后经济长效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4)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推行的经济改革重点是什么?在经济改革失败后,其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结果如何?
(5)综上所问,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策)的开创与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在农业上的政策可知是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新经济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粮食税的实行提高了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农业上的政策是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使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在经济上改革的重点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经济改革失败后,其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5)从苏俄的经济政策调整过程可以得出的认识是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国情。
(1)举措:实行余粮收集制;影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新”: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利用商品、市场价值规律发展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成效:提高了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3)做法:农业集体化;影响: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4)重点: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结果:导致苏联解体。(5)认识: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国情。
相关试题
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单选题)解除处分的决定应当在处分期满后()
1919年6月3日以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
(单选题)心跳、呼吸骤停时心电图表现可为()
(单选题)散在湿性啰音,伴有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单选题】 周期性瘫痪最常累及的肌肉是【】(
我国该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仍坚持进口国际市场上啤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
“我关注明星翟天临被爆论文抄袭事件”
【单选题】 下列关于RiskCalc模型的说
一次2小时的在线会议,会议结束前半小时才有人
甘薯根的种类有几种?各有什么作用?
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心态有()
教师良心虽然外人看不见、摸不着,但教师却能深
签发银行本票的必须记载事项有哪些?
开车过程塔进油前,要检查塔顶放空阀是否关严。
果蔬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发生的腐烂病,是由鞭毛
全口牙齿一个不少,牙齿排列很整齐、尖窝关系完
128X设备属于多ADM集成系统,从软件上最
下列哪一部杂文集属于鲁迅前期的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