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在屈辱中不断抗争

题目描述

【题目】【在屈辱中不断抗争】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材料一: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多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以前的尊重和颂扬。

(1)列举近代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侮辱和谩骂”最终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

(2)请按照日本学者的理论顺序,排列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事件

(3)你认为按照上述顺序,中国能避免被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吗?简述理由。

答案解析

(1)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答对三类运动,即可得两分,按顺序一分)(3)不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可答能,但要言之有理,否则不得分)

(1)根据材料一“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前提,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工业革命,1840年左右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因此,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根据材料二“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变革人心”的事件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改变政令”的事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的戊戌变法(或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进行的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形的物质”的事件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的洋务运动(答对三类运动,即可得两分,按顺序一分)(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按照“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的顺序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中国也不能避免被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腐朽的统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相勾结,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又不敢发动和依靠群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可答能,但要言之有理,否则不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