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材料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如果有人问,谁是我不曾谋面但却最难忘的当代领导人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那就是邓小平……邓小平主持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民们被允许出售富余粮食,可以长期租用自己的土地……邓小平的改革使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

                               ——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艾略特

材料四: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整编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其实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材料一中, 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艾略特为什么对邓小平“最难忘”?材料三体现的信息中,邓小平领导的农村改革经营、分配方式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

答案解析

(1)材料一事件:土地改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事件: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4)“最难忘”原因:邓小平的改革使更多的人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经营、分配方式: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自负盈亏。积极作用:激发农民劳动热情,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提高。(5)先行尝试,然后推广(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解放生产力;改革符合国情。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其实施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的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2)依据图三“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可知,这契合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3)依据材料二“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扩大,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这是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依据材料三“……邓小平主持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民们被允许出售富余粮食,可以长期租用自己的土地……邓小平的改革使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可知,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艾略特之所以对邓小平“最难忘”是因为邓小平的改革使更多的人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改善生活的机会。材料三体现的信息中,邓小平领导的农村改革经营、分配方式是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自负盈亏。其积极作用是激发农民劳动热情,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提高。(5)依据材料四“1979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随后在其他省份推广开来……80年代初,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产量高速增长”概括可知,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特点有先行尝试,然后推广(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解放生产力;改革符合国情。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