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写道:中国有十亿人口,八
题目描述
1984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写道:“中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以上是农民。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我个人保守的估计,在这20年间必须要有3、4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去。这个大搬迁牵涉的数目等于80个现在广州市的人口。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小市镇会扩大,新城市会出现,而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会近2亿人!读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小题1:材料中,经济学家张五常所分析的农民迁徙过程中,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人口近2亿人,他的说法属于
A.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域扩散的过程B.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C.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D.以上都不对
小题2:张五常先生所说的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我个人保守的估计,在这20年间必须要有
3、4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去,明显说明了城市的重要作用,主要是
A.城市是某一地域的文化中心,有益于文化的发展B.城市是某一地域的经济中心,有利于民主的发展C.城市是某一地域的政治中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城市是某一地域的人口中心,有利于人口的控制
小题3:有人认为,如果农民大量进城,会造成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带来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比如,社会混乱、就业压力增大等等),对此,根据现实和所学内容加以判断
A.这种说法对,引起社会混乱,造成经济下滑B.这种说法片面,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小城镇建设加快,从根本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C.这种说法错误,农民都进了城,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会有任何问题D.这种说法对,农民劳动力素质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小题4:从世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试分析客观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加快城市化的发展B.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且教育文化水平低,不利于城市化C.我国大城市太少,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D.我国城市化水平合适,有利于城市的郊区化
答案解析
解析同上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小题1:农民迁往大城市反映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小题2:材料主要表明“经济表现”,故主要体现城市的经济中心的作用。小题3: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即有有利影响,如提供大量劳动力,利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也不否认会给城市造成一定的资源、环境压力。故选B项。小题4: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故B项说法正确。
相关试题
【单选题】 BC006东风4型内燃机车机油系
【单选题】 混合饮料调制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
(判断题)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选择适宜的风口
(判断题)外汇卡的发放不收取费用,换卡及补卡
(单选题)血管性水肿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单选题)患者男性,28岁。2周前右脚皮肤划
社会适应性是指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承受水
水平角观测时,为了克服微动螺旋弹簧疲劳迟滞现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
肺癌诊断的新概念:分子诊断有DNA:ctDN
31.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不妥的是() [单选
集中复习的效果一般优于分散复习。()
四川确定的“十一五”建设目标是 。
以下应用层协议中,用于邮件服务的协议有(
风向的定义是什么?
造成事故原因的“三违”是指:负责人的违章指挥
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
刘某有两套房产。2000年5月,刘某将其中的
文物保护法》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分类的根据是(
CTC车务终端或车站控制台上设置的控制模式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