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1:25:54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

题目描述

【题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士及士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缛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

 

答案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在材料一很容易找到答案,例如,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维系宗族政治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是反对,材料中的“法律取代了礼乐”就能证明这一点。(2)材料二中的“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就可以看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其实也就是把“仁”融合进了礼乐制度,即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3)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突出两点,一是传统礼乐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二是传统礼乐的繁缛,改造主张突出化繁缛为简朴即可,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就是要回归自然、无为而治等。

(1)作用: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维系宗族政治秩序。态度:用法律取代礼乐。(2)主张: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思想基础)。(3)弊端:过度奢侈、繁缛。改造主张:回归简朴(化繁缛为简朴)。核心主张: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