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土地是民生的基础,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面貌。东西方

题目描述

【题目】土地是民生的基础,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面貌。东西方许多统治者往往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

材料二: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要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材料三: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1)材料一中的法令出自日本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法兰克王国改革后,欧洲形成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租地农场出现在什么时候?这种“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是什么性质?租地农场的出现,有何社会影响?

答案解析

(1)大化改新;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成为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封建等级制度;土地。(3)14世纪;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推动了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可知,此内容出自日本的大化改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成为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进行改革。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西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土地。(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4世纪,西欧出现租地农场;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租地农场主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租地农场的出现,推动了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