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城市:繁荣、开放与可持续发展

题目描述

【题目】城市:繁荣、开放与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  ①韩愈:“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②白居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③白居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1)以上诗句描述了唐都长安的风貌,其中反映布局规整的是        ;反映人口众多的是        ;反映民族文化交融的是        。(将以上诗句的序号分别填写在横线上)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说出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

材料三  唐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的某天清晨,长安居民张九奴想到邻近的通轨坊(长安城坊名)一家私开的药肆买药。之所以说是私开,是因为它没有按规定开到东西二市之中,而是将坊墙拆毁一小段,直接开成一个临街的门面,做起药材生意来。这是律令禁止的,但这时坊市制度早已不像唐初那样严格。

走不多远就是那家药肆,九奴到近前才发现几名胥吏正宣读敕令,封闭向街开门的店铺。

九奴思忖片刻,叹了口气:“只有去西市了。”约在午时,九奴来到了西市南门前,黑压压的人群正在等待开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群中除了长安本地居民外,还有远来的行商,波斯人、新罗人、大食人、回鹘人、南诏人、粟特人……衣着、语言各不相同。

鼓声响起,不缓不急,要响上二百下市门方得开启。西市的药肆,无论是规模还是气派都是各坊小药肆无法比拟的。来自西亚和中亚的商品通过海路、陆路运到长安,其中就包括大量香药和其他药材,长安周围的私家药园产品和山野村民所采药物也多在此集散。

——摘编自于赓哲《唐人张九奴的一天》

(3)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未涉及”。

①以上故事的背景是唐朝初期。

②当时拆毁坊墙、临街开店是合法的。

③长安西市营业时间有限制。

④在长安城中可以买到来自西亚、中亚的物品。

⑤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

 

答案解析

(1)按照横线顺序:“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2)坊市分开;东西两市是商业中心;两市中,商业繁荣;店铺很多。(3)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⑤未涉及。

(1)按照横线顺序:“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讲述长安城百千家的分布像围棋盘一样,十二条大街把城市分隔得像整齐的菜田。此诗句反映出长安城的布局规整;“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的意思是说整个长安有百万户人家,但我出门却没地方可以去,体现出长安城人口众多;“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描写的是胡人的麻饼在长安城卖的比较火爆。该诗词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交融。(2)依据材料二长安城布局中“东市”“西市”可知是坊市分开;依据材料二“两市各占两坊之地,是当时长安城商业活动中心”可知东西两市是商业中心;依据材料“西市有大衣行、鱼行”等可知两市中,商业繁荣;依据材料“许多行业,店铺很多”可得出店铺很多。(3)①唐朝是从618—907年,依据材料中“唐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已不像唐初那样严格”可知是唐朝后期,本题说法错误;②依据材料“发现几名胥吏正宣读敕令,封闭向街开门的店铺。”说明当时拆毁坊墙、临街开店是不合法的。故本题说法错误;③依据材料“约在午时,九奴来到了西市南门前”“鼓声响起,不缓不急,要响上二百下市门方得开启”说明长安城西市营业时间有限制。故本题说法正确;④依据材料“来自西亚和中亚的商品通过海路、陆路运到长安,其中就包括大量香药和其他药材”可知在当时在长安城可以买到来自西亚、中亚的物品。故本题说法正确;⑤材料描述的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情景,许多外国商品在长安城市场均可买到,但材料没有提及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出现。故本题信息未涉及。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