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政治方面: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方面: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摘编自人教社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1)任务一:横线上,请你写出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关键措施。

(2)任务二: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3)任务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4)任务四:材料三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北魏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三回答“一系列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5)任务五: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支持;因为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北方战乱不休,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4)北魏孝文帝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5)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或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其中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关键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假如我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我支持商鞅变法。因为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农民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3)据材料“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粱代,(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北方战乱不休,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4)据材料“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北魏皇帝是孝文帝;“一系列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融合。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5)综合以上两大改革可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所以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或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