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画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牺牲玉帛  牺牲:                  (2)池非不深也  池: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甲)文“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条件有天时、地利、人和。你认为(甲)文中鲁国战胜齐国的先决条件是这三个条件中的哪一个?(甲)文中哪一句话能体现这一观点?

答案解析

【1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1)句意: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2)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池:护城河。【2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调”、 “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作:振作。再:第二次。竭:耗尽。”句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枯竭了。(2)重点词语:“至:极点。畔:同’叛’,背叛。”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内外亲属都要背叛他。【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依据文中人物的事例、言行进行分析。齐军大败逃走时,鲁庄公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制止了鲁庄公,没有马上就追,而是先下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才说可以追击,由此可看出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性格特点。【4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乙文第一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文中鲁国战胜齐国的先决条件是“人和”。因此本题第一问的答案可以概括为:人和;由【甲文中“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看出最能体现“人和”观点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乙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