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学完中国近代史,八(1)班同学对孙中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

题目描述

【题目】学完中国近代史,八(1)班同学对孙中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开展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主题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孙中山在1905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2)据材料二,说出这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并说出此事件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民贼”指的是谁?请写出为戮此“民贼”,国人采取的措施。

(4)结合三则材料及以上问题的作答,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解析

(1)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活动:①创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2)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3)“民贼”:袁世凯;①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③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向川、贵、两广进军,进行护国战争。(4)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其他符合题意的表述亦可)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汇集革命力量,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故称这次起义为黄花岗起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黄花岗起义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民贼”指的是袁世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向川、贵、两广进军,进行护国战争。(4)开放性题目,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