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2 18:16:08

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方向标。通过查阅旧报刊可得知过

题目描述

【题目】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方向标。通过查阅旧报刊可得知过去事,通过研究报刊可以明事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作为近代社会信息传播工具的报刊,也开始在中国内地出现。

——根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随着时代的变化,近代报刊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后来的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把创办报纸杂志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民报》风行海内外,多次重印,仍然供不应求,继《民报》之后,又一批革命刊物,如《复报》……相继创刊……国内许多城市……都有革命党人主编的报纸出版。……革命派已经以明显的优势占领了思想阵地。革命运动于是不可遏抑地迅猛发展。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世纪70年代兴起中国人创办近代报纸的原因是什么?表格中****应填什么?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报纸创办的社会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民报》是哪个党的党报?对革命发展有何意义?

(4)观察材料四,图一是哪场运动的主要阵地?图二、图三的报纸头版头条分别报道了什么事件?

(5)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你认为传统报纸会消失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作为近代社会信息传播工具的报刊,也开始在中国内地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兴起中国人创办近代报纸的原因是洋务运动的兴起;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刺激”等。1895年《字林沪报•晚报》上海创办,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社会各界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意识增强,因此表格中****应填甲午中日。(2)根据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的目的是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把报纸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思想启蒙。这一报纸创办的社会意义是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作为革命派的主要报刊,宣传了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革命的进程。(4)根据材料四,图一《新青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图二“早稻亩产3万多斤”,可知与浮夸风的“大跃进”运动相关;图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新文化运动;图二是“大跃进”运动;图三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但是传统报纸不会消失。因为新媒体内容原创性不足,报纸在内容原创性上更显长处,在公信力上也得到受众的肯定等。

(1)原因:洋务运动的兴起;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刺激”;更好地传播近代信息。应填:甲午中日。(2)目的: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把报纸作为维新变法的宣传媒介和舆论工具,思想启蒙。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3)中国同盟会。意义:作为革命派的主要报刊,宣传了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革命的进程。(4)运动:新文化运动。图二:“大跃进”运动;图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