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复

题目描述

【题目】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复旦大学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庭审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林森浩因琐事与被害人黄洋不和,竟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害黄洋并致其死亡,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提请法院对林森浩依法予以严惩。

(1)你认为林森浩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

(2)为什么说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林森浩的残忍行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请你谈谈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答案解析

(1)犯罪(2)①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③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3)①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②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③我们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试题分析:(1)根据教材可知,犯罪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在材料中林森浩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害黄洋并致其死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故意杀人罪,触犯了刑法,所以是犯罪行为,据此作答。(2)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共性、必然结果,围绕二者都有危害性、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一般违法行为,而一般违法行为也会发展为犯罪来阐述。(3)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知识点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围绕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遵纪守法等方面阐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