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四   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

材料五   1868年4,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六   英国在17世纪40年代爆发了一场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又发生了一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通过和平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请指出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机器上”“制度上”“文化根本上”的不足,进行了哪些探索?

(3)根据材料五分析日本社会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

(4)读材料六,“一场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革命”和“和平变革”分别是指什么?

 

答案解析

(1)(2分)商鞅变法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3分)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3)(1分)原因:上下一心,锐意改革;进行全面改革。(1分) 共同影响:有利于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增强了国力;成为两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任两点即可)(4)(2分)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一的“卫鞅”指的是商鞅,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因此材料一讲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第一期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第二期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第三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五的“1868年4,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日本社会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上下一心,锐意改革;而且进行全面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都增强了国力,是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4)本题考查英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六的“英国在17世纪40年代爆发了一场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革命”可知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1688年,推翻了英国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分析材料六的“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又发生了一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通过和平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可知是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