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近代史是列强的侵略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向西方学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史是列强的侵略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探索史。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任举1例即可)?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4)材料三中,“挽救危亡看康梁”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拉开这一事件的序幕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任举1例即可)(2)事件:洋务运动;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3)英雄:邓世昌。(4)事件:戊戌变法; 序幕:公车上书。

(1)依据材料中关键词“五口通商香港失”,结合课本所学,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依据材料中文字“圆明园中尽烈火”,结合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依据材料中“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结合课本所学,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威海卫战役宣告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材料中“马关之约逆臣签”,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材料中“辛丑条约庚子恨”,结合课本所学,1900年即庚子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即辛丑年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开展的洋务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其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3)依据材料信息“海面未收功一战”可知,此内容反映的黄海海战,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视死如归,撞向日舰吉野,壮烈牺牲。(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挽救危亡看康梁”反映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开展的戊戌变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给光绪帝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