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1:23:51

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内阁制度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实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程过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内阁制度始终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

——摘编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材料二  16世纪~18世纪初的(英国)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召集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内阁制正式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由议会多数党领袖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对君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

(1)根据“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可知明代内阁可以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提高统治质量和行政效率,制衡六部,强化君主专制。(2)根据“最初只是国王召集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英国的内阁由议会多数党领袖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可知18世纪前后,英国的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由国王直辖结构成为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内阁由对国王负责到对议会负责,内阁的召开由国王召集大臣组阁到议会多数党领袖召集组阁。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使英国的国王成为真正的“虚君”,开始“统而不治”。

(1)减轻了皇帝的政务负担;提高了政治统治的质量与效率;制衡了六部的权力;强化了君主专制。(2)变化: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内阁(由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转变为独立行使行政权)内阁由对国王负责转向对议会负责;由国王召集大臣组阁到议会多数党领袖组阁。影响:君主“统而不治”(国王成为“虚君”;国王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