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这场战争,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亚洲,对中
题目描述
【题目】 材料一:这场战争,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亚洲,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①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②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下面对近代中国某一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四: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从军费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费挪用二百万两,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而慈禧为生日大肆挥霍,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五: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经过持久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哪一战争?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三所描述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四中的“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怎样影响?
(5)学生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武器落后B.战备不足C.政府妥协退让D.封建制度腐朽
答案解析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太平天国运动(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4)清政府沧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D
(1)依据材料一“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据材料三“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可知,材料一所描述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3)根据材料四“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而慈禧为生日大肆挥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里“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腐朽,D符合题意。ABC都是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相关试题
36、加压送风机可通过( )方式控制。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数据库管理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
(单选题)在农业保险中,以人工栽培的植物,包
(单选题)空气中多环芳烃通常的存在状态有()
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具体阐述。
按顺序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1)宪法 (2)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分类,物流分为()A城市物流
将1:10000的地图图幅放大为原图的四倍,
机械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法为:( )
涉辐人员必须持有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
压差变送器的作用是:把节流装置前后压力差转换
在施工阶段,应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
下列药物中,不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的药
在消化道难吸收的药物是()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立法目的是()。
若多项式x 2 -7x-2减去M的差为3x
以提示数据分布特性的方式汇总并表达定量数据的
合同当事人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在专用合同条款中
从理论上讲,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