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目描述

【题目】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800多年前沉没在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外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2)北宋哪里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什么?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3)材料三,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政策?说说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不同。对于这种变化你有何感想?

 

答案解析

(1)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东京;指南针(3)郑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闭关政策;正面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负面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5)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开放交流才能促进发展

(1)依据材料一,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具影响的人物是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并以沿途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2)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宋朝的造船业有很高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后来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3)依据材料三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可知,材料中“某人”是指郑和。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以宣扬国威为目的,1405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多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4)依据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正面影响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负面影响:当时项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5)依据材料唐朝实行开放的政策,中外交往频繁,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宋朝海外贸易发达,促进了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多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由此得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反对闭关锁国。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