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以来,上海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上海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通商,在县城北郊划定租界,在黄浦江边筑起大批港口设施,开始“依港兴市”的历史进程。

——陆伟芳《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

材料二: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上海成为洋务重镇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乐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到20世纪20年代,上海在棉纺织、缘丝、毛纺织、面粉、卷烟、造纸、火柴、船舶修造和电业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诞生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上海乃是整个亚洲最繁华和国际化的大都会。

——白鲁愉《中国民族主义与现代化》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上海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除了搞好自身的建设外,还必须在国家总的计划下担负着为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生产配套设备的光荣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邹荣庚、杜捷《试论解放后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1)依据材料一,指出直接促成上海“开埠通商”的重大历史事件。“开埠通商”给上海带来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重镇”上海的重要行业。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上海社会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上海的“光荣任务”是为国家哪一战略服务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以来影响上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鸦片战争,签定《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开始了城市近代化的步伐。(2)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从县城发展成轻工业领先全国的城市,进而发展成亚洲国际化的大都会。(3)社会主义工业化(或国家工业化)。沿海、长江入海口,交通便利;拥有深厚的近代化城市底蕴;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我国经济科技工业中心;国家政策的支持。(4)地理交通条件优越;社会环境的安定;外来企业、民族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政府政策的推动。

(1)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定《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的一个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使上海开始了城市近代化的步伐。(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洋务派在上海创办了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上海通商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进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上海从一个县城发展成轻工业居全国之首的大城市,进而发展成亚洲国际化的大都会。(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上海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全力支持祖国的工业化建设。1992 年以后,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有很多便利条件:上海在祖国沿海、长江入海口,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上海拥有深厚的近代化城市底蕴;上海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我国经济科技工业中心经济实力雄厚;国家给予上海很多开放政策,推动上海的大发展。(4)此题是开放性的,符合下列几条即可:例如,地理交通条件优越;社会环境的安定;外来企业、民族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政府政策的推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