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雨雪不寒

题目描述

【题目】雨雪不寒

齐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①。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陛:宫殿的台阶。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字。

晏子入见   入____________       饱而知人之饥   知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公)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

B. (景公)才下令出门去分发皮衣和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

C. (景公)于是就命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

D. (景公)才令人拿出皮衣、发放粮食与抵御饥寒的物品给百姓。

【3】从晏子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解析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作者:晏子 年代:春秋参考译文: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知:知道,懂得,了解。【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A项正确,重点词语:乃:于是。【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晏子是一个具有民本思想,善于劝谏的人。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