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1:22:26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战国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粱惠王》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天论》引自《荀子》

材料二、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试分别概括提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3)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1)材料一的上部分是孟子的思想,其思想观点主要包括,先义后利,仁政治国,特别是君主言利,会造成臣子百姓互相争利,最后国家不断削弱,直至君主灭亡,例如,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回答孟子的思想主要是要回答出“义和利”的关系即可。材料一的下部分是荀子的思想,其思想观点主要包括,重利,更重义,人的命运由天命决定,要制天命而用之,特别是荀子一直认为国家前途由教化程度来决定,作为一个统治者一定要王道霸道兼用,礼教法律同时使用。(2)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作为一个人一定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制度上的准备,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建立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本体关键在于结合好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点回答即可。(3)中国古代、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不太一样的,尽管他们都属于社会转型时期,但是背景却是大相径庭。中国古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礼乐制度,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天下大乱,封建小农经济的建立,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也会导致思想的分散、思想的不统一和思想的争鸣。而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是突出资本主义兴起这个经济因素即可。

(1)孟子:先义后利,仁政治国;君主言利,会造成臣子百姓互相争利,最后国家不断削弱,直至君主灭亡。荀子:重利,更重义;人的命运由天命决定,国家前途由教化程度来决定;王道霸道兼用;礼教法律并施;反对唯利是图,用权险恶。(2)内涵: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3)原因: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封建小农经济的建立。欧洲近代: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不断进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