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7 13:59:3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司法裁判因人而异,皇亲国戚、贵族官僚等都不按法定程序与刑罚审判,有时还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古代司法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由此导致刑讯逼供。刑部等司法机构通常受制于中央行政中枢,地方司法权一般由地方行政官员掌握。

——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借口中国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1906年秋,清廷设立专司审判的大理院,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袁世凯在天津府试办新式审判厅,后来各省城、商埠都设立各级新式审判机构。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员,须经历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试用期历练,才能成为正式的审判员。当时有洋商因为审判厅判决公正,不经领事直接到审判厅起诉立案。《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等法律的通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了辩护与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所受指控进行辩护,并可随时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审判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审判制度改革的影响。

 

答案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可知中国古代礼法不分;根据“法裁判因人而异,皇亲国戚、贵族官僚等都不按法定程序与刑罚审判,有时还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可知某些阶层和人物享有司法特权;根据“古代司法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由此导致刑讯逼供”可知存在重视口供、刑讯逼供的现象;根据“刑部等司法机构通常受制于中央行政中枢,地方司法权一般由地方行政官员掌握”可知存在干涉司法的现象。根据“借口中国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可知列强攫取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根据“清廷设立专司审判的大理院,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末受到西方思想和司法理念的影响,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加快。(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员,须经历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试用期历练,才能成为正式的审判员。当时有洋商因为审判厅判决公正,不经领事直接到审判厅起诉立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了辩护与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所受指控进行辩护,并可随时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清末的司法审判制度改革有助于中国司法审判的近代化,推动中国司法和社会改革,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提高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同时在审判人员方面要求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和审判的公正性。辩护和律师制度则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整体分析:本题以材料为依托,引用中国古代、近代司法制度的相关材料,从中国司法制度发展的角度,设置了两个问题(涉及司法审判制度改革的背景、影响等内容的考查),跨度较大,问题适中。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意,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和政治文明影响下而发生变革,它是近代化的体现之一。

(1)背景:中国古代司法存在礼法不分、司法特权、口供定案、刑讯逼供、行政干预司法等诸多弊端;西方列强借此获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西方思想观念与司法审判制度的影响;中国经济、政治、社会近代转型加强,需要与国际通行法律制度接轨。(2)影响:推动了中国司法与社会的近代转型,为废除领事裁判权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中国融人国际社会;行政、司法分立,确立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选拔任用专业的审判官员,提高审判效率,判决趋向公正;确立辩护与律师制度,保护被告人合法权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