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庆节期间某校高一针对中学生的消费状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庆节期间某校高一针对中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是高一(6)班张明同学八月份家庭收入状况和个人消费情况。八月份张明父亲和母亲的工资收入分别是2 100元和1 200元;张明在八月份过生日请同学在高档酒店吃饭消费800元,入学前与同学互送礼品200元,买个性化服饰300元,其他消费200元。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下列问题。(1)张明的消费行为体现了哪些消费心理?(2)针对张明的消费状况,请你向他提出合理化的消费建议。
答案解析
本题以张明同学的消费行为和状况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消费心理的掌握情况,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设问对知识范围限定明确,难度不大。第一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张明的消费行为体现的消费心理,属于体现类试题。本题较为简单,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消费心理有四种: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从众是跟风随大流,求异是与众不同,攀比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求实是根据需要购买,货比三家。所以,材料中的“因同学中流行举办生日派对,互送昂贵的生日礼品,所以李明在过生日时也请同学在高档酒店吃饭消费800元,入学前与同学互送礼品200元”,体现了从众心理;“李明父亲和母亲的月收入不高,但李明却请同学在高档酒店吃饭,入学前与同学互送礼品”,体现了攀比心理;花300元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体现了求异心理。按照先消费心理后结合材料的思路整理成答案即可。第二问要求学生针对张明的消费状况,向他提出合理化的消费建议,属于建议类主观题。解答本题一方面需要学生必须注意到设问中对答题所用知识的范围界定,本题实际上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分析材料中李明消费的具体做法,以从中找出答题的方向,要明确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要求有哪些,重点要结合材料合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结合材料来看,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解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然后结合材料展开即可。所以答案是:(1)①从众心理。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等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③攀比心理。请客送礼向成人看齐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水平安排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个人消费不追赶时髦,不盲目超支。要注意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应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1)①从众心理。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等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③攀比心理。请客送礼向成人看齐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2)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水平安排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个人消费不追赶时髦,不盲目超支。要注意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应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相关试题
(单选题)网上互动交流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博客
(多选题)应收账款的信用条件包括()。
(单选题)有两个省同时暴发了传染病疫情,有权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以下史料或诗句中,哪一句反映的是清朝强化君主
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银行汇票的提示付
本文主要是在阐述:
革命老前辈陈毅同志赠友人诗句山山皆向北,条条
药品的法定质量标准有哪些?
下列关于证据采信的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接受委托执行公务的专家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在家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依赖于教师的正确
小麦的叶片按叶片的发生时期,着生部位及其与其
润滑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关于硬膜下水瘤描述不对的是()
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的知情权不包括()。
同一笔投保交易,受益人最多允许录入()个,同
下列关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中“境内”的含义,说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