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9:02:13

20世纪以来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进步。阅读

题目描述

【题目】20世纪以来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助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后来他对张国焘说:“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主要是回答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后,如何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摘编自张开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请问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成果。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分歧并分析其实质。

(3)指出材料三中两种理论的不同历史使命,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理论成果的认识。

答案解析

(1)渊源:从材料“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中可以分析出答案。成果:根据材料“实践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翻帝制、民国建立、颁布《临时约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2)分歧,根据材料“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可以分析出答案。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分歧实质上是实事求是与教条主义的对立。(3)历史使命:从材料“毛泽东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可以概括出答案。毛泽东思想: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理论创新与国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出答案。理论创新要结合国情或与时俱进。

(1)渊源:儒家的大同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歧: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城市中心论。实质:实事求是与教条主义的对立(或是依据中国国情革命还是照搬苏俄经验革。(3)历史使命:毛泽东思想: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4)认识:理论创新要结合国情或与时俱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