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下

题目描述

【题目】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前期的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注意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建国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

实行时间

农村政策运动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

①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1978年以来

②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贞观之治“出现在哪位皇帝统治期间?写出该皇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措施。

(2)材料二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革命组织的纲领?该纲领中哪一内容体现了“民生”思想?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

(1)皇帝:唐太宗;措施: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2)组织:中国同盟会;内容:平均地权(3)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重要意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材料(1)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在农业生产方面,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实行租庸调法与“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其中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3)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1953---1956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农村实行的政策主要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