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1:30:04

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列强侵华史,也是国人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列强侵华史,也是国人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写出“甲午一役”中“致远舰”管带的名字。结合《马关条约》内容和材料一指出“甲午一役”后列强经济侵华的特点和国人思想意识的变化。

材料二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2)据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材料三  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在那场惨死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总书记“十四年抗战”提法的含义和意图。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属于史实记忆类题目,依据史实,“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第二问中列强经济侵略的特点可以从《马关条约》的“允许设厂”的规定中看出变化主要是列强侵华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国人的意识可以从材料一中的“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得出民族意识觉醒。(2)从材料二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从青年学生扩大到社会各阶层;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即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第一小问:“14年抗战”的含义主要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931—1945);第二小问:这样划分的意义可以从国际贡献、国民抗日和尊重历史等角度去归纳,例如:尊重历史事实;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1)邓世昌。变化:列强侵华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民族意识觉醒。(2)特点:参与对象从青年学生扩大到社会各阶层;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如果答出青年学生是先锋;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等也正确)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3)含义:“14年抗战”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931—1945)。 意图:尊重历史事实;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