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人不断探索的历史,阅读“近代化的起步”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人不断探索的历史,阅读“近代化的起步”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学习器物层次的①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学习制度层次的②是政治近代化的开始,他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克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材料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请举出两个具体事例。

材料三  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神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光绪帝书

(3)康有为所说“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指什么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产生的什么影响?

(4)为避免“瓜分之患”摆脱“社稷之危”,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变法,该变法的序幕是什么?这次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2)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3)《马关条约》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 公车上书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其中,第一阶段: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进行了洋务运动,这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第二阶段:19世纪末,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这是政治近代化的开始。因此①是洋务运动;②是戊戌变法。(2)根据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可知,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 “自强”为口号,李鸿章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和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3)根据材料三“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都城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依据所学知识, 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1898年6月,光绪帝按照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意图,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因此,为避免“瓜分之患”摆脱“社稷之危”,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变法。该变法的序幕是公车上书。这次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