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发展到遭受挫折的历程给世人留下深刻的教训

题目描述

【题目】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发展到遭受挫折的历程给世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1月以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名义发动了一次夺权运动。随后不久,莫斯科政权也被苏维埃夺取。……终于在1920年末控制了前沙皇俄国大部分地区

——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

(1)材料一中的“夺权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领导者是谁?这场“夺权运动”的性质如何?

(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2)材料二中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什么办法?为了纠正这一错误,

列宁釆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苏联模式,曾经有效地调动了人力、物力,使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但由于…导致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经济就不断地滑坡。

——徐崇温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该模式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四)戈尔巴乔夫又轻率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摘自部编版九下教材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答案解析

(1)十月革命,列宁,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使苏联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依据材料一“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进行了十月革命,这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依据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纠正这一错误,列宁釆取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3)依据材料三“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苏联模式,曾经有效地调动了人力、物力,使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该模式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的积极作用是使苏联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依据材料四“戈尔巴乔夫又轻率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