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3:33: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

材料二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

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4)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即可概括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即可分析出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即可概括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3)根据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与上题的观点进行对比即可概括出材料三的观点的不同。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的全面性认识即可分析出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的可取之处。(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待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并非一切都好,一切都具有现代价值,它有精华,但也有大量封建糟粕的东西,如权力崇拜、个人崇拜,封建等级观念,这些都是封建落后的东西,还对我们当今的社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去判断去甄别去筛选去批判,但过去那种对传统文化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怀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1)特点:除旧和布新相连;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提出。(2)看法:认为新与旧不相容;采用西方的学说来革新社会(3)不同: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可取之处:陈的观点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胡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对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4)言之有理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